返回 这就是印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43章 印度诺贝尔奖获得者之四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wuba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1910年10月19日—1995年8月21日),出生于印度旁遮普地区拉合尔,印度裔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印度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生前是芝加哥大学莫顿·D·赫尔杰出服务荣休教授

    钱德拉塞卡的研究方向包括恒星结构、白矮星、恒星动力学、辐射转移、广义相对论和黑洞,他以在恒星演化领域的工作而闻名,提出了“钱德拉塞卡极限”

    一、人物经历

    1910年10月19日,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出生于英属印度旁遮普地区拉合尔(今属巴基斯坦),于1912年随父母搬到北方邦首都勒克瑙生活,1918年,随家人搬到马德拉斯(今金奈)生活。12岁之前,他一直在家接受教育。

    1922年至1925年,在马德拉斯的印度高中(Hindu

    Higher

    School)就读年,完成高中学业并进入了马德拉斯院长学院(Presidency

    College,

    Madras)就读。父亲希望他学习物理学并在将来成为一名公务员。但钱德拉塞卡在阿诺德·索末菲的影响下,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1930年6月,完成本科学业,获得物理学士学位。同年7月,凭借印度政府的奖学金进入剑桥大学深造,在拉尔夫·福勒指导下学习。期间,在丹麦哥本哈根理论物理学研究所进行了一年的研究,在尼尔斯·玻尔和马克斯·玻恩的指导下工作。

    1933年,获得剑桥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同年10月成为三一学院院士年,对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了短暂访问,并获得了该校的助理研究员职位年1月,因白矮星的结构问题与亚瑟·斯坦利·爱丁顿发生争论,钱德拉塞卡离开剑桥大学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就职,在叶凯士天文台担任助理研究员。

    1938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后于1942年升为副教授,1944年升至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马里兰州阿伯丁试验场的弹道研究实验室(Ballistic

    Research

    Laboratory)工作,同时他拒绝了“曼哈顿计划”的邀请。

    1944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年,被任命芝加哥大学理论天体物理学杰出服务教授,于1952年担任任莫顿·D·赫尔理论天体物理学杰出服务教授(Morton

    D.

    Hull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of

    Theoretical

    Astrophysics)直至退休。

    1953年,加入美国国籍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他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奖章,同年被选为印度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年,时任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授予他国家科学奖章。

    1983年,因有关恒星结构及其演化的重要物理过程的理论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5年,从芝加哥大学退休,保留莫顿·D·赫尔杰出服务荣休教授头衔(Morton

    D.

    Hull

    Distinguished

    Service

第143章 印度诺贝尔奖获得者之四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