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就是印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47章 印度诺贝尔奖获得者之八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wuba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二、科研成果

    生命体就像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精密的仪器,不同“零件”在不同岗位上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而这一切,就要归功于仿佛扮演着生命化学工厂中工程师角色的“核糖体”:它翻译出DNA所携带的密码,进而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分别控制人体内不同的化学过程。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2009年10月7日介绍说,三位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核酸的一类,因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而得名。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DNA分子,它们对于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棵植物或者一个细菌而言,都至关重要,因为这些DNA分子决定了生命体的外貌及功能是几乎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它存储了大量的“指令”信息,能引导生物的发育和生命机能的运作。但是在生命体中,DNA所含有的指令就像一张写满密码的图纸,只有经核糖体的翻译,每条指令才能得到明确无误的执行。

    具体而言,核糖体的工作,就是将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翻译出来,之后生成任务不同的蛋白质,例如用于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免疫系统中的抗体、胰岛素等激素、皮肤的胶原质或者分解糖的酶等等。人体内有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形式与功能,在化学层面上构建并控制着生命体。诺贝尔奖评委会介绍,三位科学家都采用了X射线蛋白质晶体学的技术,标识出了构成核糖体的成千上万个原子。

    这些科学家们不仅让我们知晓了核糖体的“外貌”,而且在原子层面上揭示了核糖体功能的机理。“认识核糖体内在工作的机理,对于科学理解生命非常重要。这些知识可以立刻应用于实际。”基于核糖体研究的有关成果,可以很容易理解,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菌就无法存活。在医学上,人们正是利用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核糖体从而治疗疾病的。

    评委会说,三位科学家构筑了三维模型来显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这些模型已被用于研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减轻人类的病痛,拯救生命”。

    三、师出名门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的学术道路源于耶鲁大学的彼得·摩尔教授,他是研究核糖体的先驱之一,而摩尔又是着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的学生,沃森与克里克因揭示DNA双螺旋结构,于1962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拉马克里希南自70年代末开始专注于核糖体的研究,已有31年的耕耘期。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表彰他的贡献在于“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深入探索”。他本人的成就包括解析了核糖体亚基‘30S的结构,并揭示了核糖体识别基因编码的机制。这一发现对医学,特别是抗生素研发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相关领域的进步。拉马克里希南在回顾这段科研历程时,感慨地提到那是一个特别的时刻,他说:“许多时候,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博士后研究,然后就会在这个领域持续发展。”虽然他的描述简洁,但其中蕴含的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启示意味深长。

    四、个人生活

    1、和蔼幽默

    拉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后来长期在美国求学和工作并获得美国国籍,大约在10年前来到位于英国剑桥的MR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在他身上似乎可以同时看到这3个国家人民的特点:东方人的和蔼,美国人的幽默以及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是他的印度名字,同事们都直呼他“文卡”,听起来非常亲切。

    在文卡的科研小组从事博士后工作的中国人高永贵说,文卡会经常来点小幽默年10月7日收到获诺贝尔奖通知后,文卡以一贯的幽默方式对团队成员说:“嘿,,这下我给你们写的推荐信分量就不一样了吧,现在可值钱了。”他对科研指导工作的投入和热情可见一斑,他帮助高永贵选择了一个富有成效的研究方向,即使遇到困难,他也会自责,然后与团队成员一起解决问题,展现出无比的耐心。

    马丁·施迈英,曾同时在文卡和另一位化学奖得主托马斯·施泰茨的指导下工作,他观察到两位大师虽然都对科学真理有着坚定的追求,但风格各异。施泰茨的提问方式直接,而文卡则以谦逊的态度展现他的智慧。两位科学巨匠,一个直接,一个谦逊,却都取得了非凡的科学成就,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科学贡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生活俭朴

    按照惯例,文卡将和一起获奖的两位同行、美国的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的阿达·约纳特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奖金。“不怀好意”地问他打算如何处理这笔钱,没想到这个小问题竟难住了大科学家。“我还没有决定用它做什么……”过了一会,他终于想到一项用处,“我儿子已经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大提琴手,如果他看中一把好琴,也许我可以帮他买下来。你知道,如果只靠科研的工资,这还是有点困难的。”

    文卡的办公室也显示出主人的朴素,那是摆满瓶瓶罐罐的实验室角落伸出去的一间小屋,目测面积不足10平方米。房间里的主要陈设是一张环形办公桌,桌上除了一台电脑就是大堆的资料,文卡就是在这个小天地里怡然自得地工作。

    诺贝尔奖为文卡带来巨大声望。刚刚跟他走进实验室,便听见一名工作人员说:“文卡,印度总理希望跟你通电话。”顿时和同事面面相觑。没想到文卡并不激动。谈到对未来的打算,文卡说:“我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核糖体的功能,探索人类等高级生物体内的核糖体与细菌核糖体有何不同,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需要做。”

    2010年,他获得印度第二大平民荣誉“莲花赐勋章”。拉马克里希南在2012年新年荣誉名单中,因其对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做的杰出贡献被封为爵士,但他一般不会使用“爵士”头衔。同年,他获得欧洲生物化学学会联盟授予的汉斯·克雷布斯爵士勋章。

    2013年,他获得西班牙JimenezDiaz奖年12月14日,他被印度新德里迪电视台频道评为“全球25名在世的最伟大的印度人”之一。喜欢这就是印度请大家收藏:

第147章 印度诺贝尔奖获得者之八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