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43章 姜维最后一计[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wuba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今日提问#】
【某乎上有一位网友提了个问题:姜维的最后一计不就是离间计吗?为什么那么出名?】诸位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 【网友“李狗蛋”评论:
灞下的挣扎,荥阳的死战,长乐宫的隐忍,昆阳的奋武,西域的苦旅,沛县的风,赤壁的火,渭桥的雨,漠北的沙。
帝国和世族撕咬了四百年,缠斗了四百年,秦汉遗留下来的大一统王朝的所有血性,尽在这最后一博。
失败了就日月无光,六朝流水,只成王谢诸人的门户私计。
姜维就算是一点辙没有从地上拿块儿板砖给钟会开个瓢,三国志也会端端正正浓墨重彩地写下一个开瓢计。
但歌汉家千秋岁,天子长乐未央。】
【网友“南望江”评论:
后主投降以后,姜维无论选择什么都不会被史书所诟病。
但他偏偏选择了最壮烈的一种。
那史书自然就会为这种壮烈记下一笔。】
【网友“开火”评论:
他还是魏国的降将,并且是在刘备死后降的季汉,他都没有见过刘备、关羽、张飞。
诸葛亮从未见过汉朝盛世,却因刘备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姜维从未见过先帝,却因诸葛亮言传身教,一句:我得伯约,如得一麒麟也。
“我计不成,乃天命也。”
刘禅降,大汉还在。
伯约死,大汉天命落地!】
【网友“刀剑春秋”评论:
因为这个计策大胆到离谱,成功概率远低于失败可能的谋略,完全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是真正为国尽忠的计策。
姜维在蜀汉过的是什么生活?
“宅舍弊薄,资财无余。”
说难听点,魏国腹地随便抓个地方长官都比他强十多倍,姜维如果乖乖投降去北方,封个五千户是起码的,生活品质直接火箭起飞。
就算计策完全成功,姜维最多也是继续做蜀汉大将军,继续过着清教徒式的贫穷生活。
而计划失败,他自己肯定死无葬身之地不说,甚至可能不会有任何身后名。这个计划从个人来说,是纯纯的负收益。
但他还是这么干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悲壮哉!】
【网友“汉堂将”评论:
姜维:若想此计可成,需献头。
刘禅:献头?
姜维:对。
刘禅:我的?
姜维:我的!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网友“平安都”评论:
刘备给了大汉朝皇帝最后的体面!
孔明给了大汉朝文臣最后的体面!
姜维给了大汉朝武将最后的体面!
舍身入局,以身为饵,干掉曹魏两个人才,身虽死,仍不辱没大汉大将军的名号。
大汉大将军始于韩信,终于姜维!】
【网友“清茶和美酒”评论:
这一计死了三个武庙。
这一计给了四百年大汉一个体面。
这一计告诉世人忠义之士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网友“鸡脚芝士”评论:
汉献帝已将大汉禅让给曹丕。
刘备白帝城托孤。
诸葛亮星陨五丈原。
刘禅开城投降。
大汉至此,尸骨无存。
这个时候还有最后一个人,在汉末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岁的年代里,他已经六十多岁了。
听闻刘禅投降,他如五雷轰顶,摇摇欲坠,默良久,满眼含泪,声音颤抖着说道:“吾…吾还有一计,可使大汉…幽而复明。”
我来问你,无论这一计是妙是蠢,成与不成,该不该在史书留下一笔?】
【网友“李靖岩”评论:
第一,姜维在季汉后期,政坛上相当孤立,以至于弄到避祸的程度。
第二,但在季汉覆灭的边缘,姜维敏锐的抓住钟会,邓艾和晋主的矛盾,并把自恃才高心胸狭隘的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拍得明明白白。
第三,如果姜维早点把这套权术用在蜀汉内部,他还会孤立吗?
姜维不是在最后关头豁出了自己,他是从领兵开始,就豁出了自己。
晋廷远在千里,他尚且能洞若观火。
刘禅想要什么,蜀汉内部想要什么,他看得出。
要怎么做才能消解矛盾,他也明白。
钟会之才,远胜刘禅。
姜维能把钟会忽悠在掌心,忽悠刘禅,只要他想,只会更容易。
以姜维的才能,要想当个近臣,乃至奸臣,什么陈祗、闫宇、诸葛瞻,全都不是对手。
但他还是把自己混到那么孤立,就是因为他不想像其他人那么混日子。
就是因为他不想像其他人那么混日子。
他在军事上没能取得突破,是才能所限,也是大势使然。
但他其实足以为自己谋求私利,却还是顶着各方面压力把自己赌了出去。
千古之下,也得占个忠字。
第143章 姜维最后一计[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