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401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wuba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慕容丹砚说到这里,略停了片刻,这才接着说道:“据说这些受牵连的九姓女子的夫家有江、唐、胡、徐、施、季、潘、鲁、方、张、王、吴十二姓,与九姓人家合称为九姓十二户。这二十一姓人家世世代代在船上过活,受尽了世人的白眼、欺凌和官府的压榨,可以说是生不如生。百余年下来,二十一姓族人的积怨越来深重,若是有朝一日天下大变,只怕他们不会安分。”
厉秋风听慕容丹砚说完之后,心中惊疑不定,暗想我在锦衣卫南镇抚司当差,闲暇之时便在文牍库中翻看案卷。太祖一朝大案颇多,案卷我大都看过,可是从来没有见过慕容姑娘方才所说的九姓人家的记录。难道此案牵涉太多,其中又有许多冤屈,太祖皇帝担心后人腹诽,竟然下令将案卷毁掉了不成?不过太祖皇帝刚愎自负,向来不惧怕世间百姓的非议。如他杀掉胡惟庸、李善长、傅有德、蓝玉等功臣之时,相关案卷俱都完好无损地存放在南司文牍库之中。慕容姑娘所说的九姓人家的案子虽然颇为曲折,可是算不上什么大案,何况陈友谅的部将大都已经战死,侥幸未死的将军要么卸甲归田,隐居不出,要么投降太祖,做了大明的将军。我在锦衣卫多年,可从来没有听说过陈友谅的部将谋反。而且太祖皇帝在位之时,虽然授予锦衣卫极大的权柄,但是南北二司受到的限制极多,并不能像后来那般任意捕人杀人,更没有天牢之说。慕容姑娘方才也曾说过,这些事情都是她听别人所说,并无佐证,而且慕容秋水老先生也对九姓人家的来历不置可否。是以慕容姑娘所说之事,只怕有一些靠不住
厉秋风思忖之际,叶逢春大拍慕容丹砚的马屁,恭维她见多识广,江湖阅历无人可及。这等朝廷秘事,即便是朝廷中的大官也不一定知道,穆姑娘却知道得清清楚楚,着实令人佩服。慕容丹砚虽然并不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不过她毕竟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听叶逢春对自己如此吹捧,来头。悬挂在最高处的那个孩童画像,十有八九便是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当年陈友谅统领六十万大军东征,与太祖皇帝战于鄱阳湖,最终太祖皇帝以少胜多,将陈友谅的大军打得大败,陈友谅自己也死在乱军之中。其后陈友谅手下大将张定边等人拥立他的儿子陈理为皇帝,在武昌城登基坐殿,其时陈理只有十一二岁。后来太祖皇帝逼降了陈理,并将他流放到高丽国,最后陈理死在高丽,尸体不知所踪。九姓人家若是陈友谅帐下大将的后人,祭祀祖先之时,将陈理的画像挂了出来,却也不足为奇。至于其余三幅画像绘的是谁,眼下殊未可知,想来都是陈友谅手下的大将。如名将张定边骁勇无敌,与太祖帐下第一猛将常遇春齐名。陈理投降太祖皇帝之后,张定边不知所踪。有人说他出家为僧,有人则说他远遁海外。我在南司文牍库文卷之时,曾经见过太祖皇帝派遣徐达、常遇春两位大将北征时的一段记载。太祖皇帝叮嘱常遇春不可轻敌,特意提到当年鄱阳湖大战之后,诸将都以为陈友谅死于乱军之中,六十万大军灰飞烟灭,虽然残兵败将逃回了武昌城据守,不过已成了惊弓之鸟,待到大军将武昌城团团围住,陈理和张定边等人必定投降。没想到大军到了武昌城下,张定边指挥将士死守武昌城,压根不打算投降。若不是太祖皇帝派人买通了陈理身边的宠臣,连哄带骗,使得陈理投降,要击败张定边,夺取武昌城,势比登天还难。而且张士诚虎视眈眈,随时会从江浙方向杀来。到时陈家和张家联手,太祖皇帝腹背受敌,非得大败亏输不可。太祖皇帝提起张定边守武昌城之事,便是提醒常遇春,不要以为鞑子败兵如山倒之下,大都城不堪一击,须得小心谨慎,不可重蹈武昌城大战的覆辙。太祖皇帝对张定边如此看重,此人必定有过人的本领。他是陈友谅托孤的重臣,九姓族人将他的画像与陈理并列,却也说得过去。至于另外两人是谁,眼下可说不好。
【1】
【6】
第3401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